NEWS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云南城投碧水源:推广MBR工艺 破解滇池治理难题

文章来源:0     作者:admin

2010-12-16
返回列表
    云南城投碧水源水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独资企业)——云南省水务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股份制企业,于今年2月2日正式成立,十个月来,公司立足云南,集中力量破解滇池治理难题。日前,公司总经理于龙做客中国水网,详细介绍了公司发展情况,畅谈未来发展方向。
    作为合资公司,云南城投碧水源拥有碧水源多年的技术积淀和云南城投优越的地缘优势,在技术与市场的双重机遇下,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绩显著硕果累累。于总介绍,现在公司在昆明市已运用MBR技术展开了四个污水处理厂的项目,这种在同一城市由同一家公司运用同一种工艺开展的项目实属个例。同时,滇池治理的重要示范工程昆明第四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已顺利完工投入运行,MBR技术在不断地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认可与推广。

    上下求索 破解滇池治理难题
    滇池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也是治理制约条件最多、困难最大的湖泊之一。从地理位置来看,滇池位于昆明市下游方向,是城市和沿湖地区各类污水及地表径流的最终纳污水体;从自然属性来看,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没有大江大河流入,缺乏足够的洁净水源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作为中国环保业一个制高点,于总坦言,“做好滇池治理工作是环保人一辈子最大的愿望”。
    云南城投碧水源在投建之初就表达了治理滇池的决心,滇池入水大多来自昆明市各类污水,提高入池水体质量、加强污水处理能力自然成为重中之重。公司承担的昆明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自4月7日开工以来,仅85天便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顺利通过了环保验收和初步检验,现已稳定运行近四个月,每天6万吨的稳定出水不仅充裕了翠湖、莲花池等地的补充水源,而且出水总体达到甚至优于地表IV类水标准,在各具体参数中,COD为16.5,BOD在2左右,总氮在5-10的范围内浮动,总磷参数为0.114,氨氮基本为0.3,水质全面优于国家一级A标准。于总感慨,若是滇池北岸110万吨的污水都能按照这个标准排放,三年时间就可将整个滇池的水用IV类水置换一遍。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水,排入滇池的污水水质提高一分,滇池的污染负荷就会降低一分”,于总表示,滇池治理任重而道远,云南碧水源会继续上下求索,探寻解困之道。

    对症下药 MBR工艺大显身手
    目前的滇池治理项目采用了多家工艺,UNTANK、A2/O、SBR等不胜枚举,诸多工艺中,于总认为,MBR技术是最适合滇池之选。MBR不是万能的,不会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在滇池问题上,该工艺具有其明显的优越性。
    传统工艺在追求出水一级A的道路上往往会出现“3:3:3”的情况,即处理后的污水有30%达到排放标准,有30%优于排放标准,但也有30%无法达到预期标准。这个比例看似胜算较大,但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在治理滇池问题上,北岸110万吨的待处理污水,若有30%无法达标,那么污水将以近30万吨/天的速度向滇池排放,其危害后果难以预见。
    与传统工艺相比,MBR工艺最大的特点在于无论季节、温度如何变化,出水始终保持稳定,良好的稳定性使MBR在滇池治理工作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多个项目的实践也证明了该工艺的优越性。
    “MBR工艺既不神秘也不可怕”,于总解说,这是因为MBR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强化了膜的截留和过滤作用,使得污泥浓度大幅提高,由传统工艺的3-4g/L提高到10-13g/L,由此实现了生化效率的提高,既减少了占地面积,又保证了出水的稳定和高标准排放。该工艺的核心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是膜材料的选取,膜的寿命、强度、膜通量等都会对工艺的推广产生较大影响;另一个是预处理问题,MBR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加入膜,改变了整个工艺的参数,包括停留时间、技术比等,高浓度污泥的回流,作为碳源补充提升了反硝化效率,也提高了总氮的排放标准。
    面对高成本质疑,于总从新技术本身的优越性和实际运行案例出发作出解答。目前的MBR工艺在使用了碧水源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度可达200N的PVDF中空纤维膜和组器后,投资及运行费用已大大降低。例如公司的示范工程昆明第四污水处理厂,在出水全面优于国家一级A标准的前提下,其直接运营成本除去固定资产折旧费后只有0.5元,再加上水质高、稳定性强等优势,这个成本投入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
    采访中于总提及,MBR工艺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在于人们的观念转变,任何一种新技术的成型推广都必然会经过广泛的科学探讨阶段,采取科学客观的态度,用数据说话,让时间检验往往是最好的应对措施。
    同时于总也坦言,在昆明,MBR工艺的运用并非“针针见血”,也曾出现过个别企业由于膜材料选择失误导致的失败个案,尤其是断丝率过高,通量过小的问题较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人们对该工艺的质疑。痛心之余,于总呼吁,各个采用该技术的企业、工程公司都应本着对工艺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共同推动新工艺的发展。

    谋篇布局 打造未来发展图景
    打开云南城投碧水源的公司网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西南地区九大高原湖泊的示意图。从滇池开始,探索一条高原湖泊的治理之路是公司的发展方向。借助云南省的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发挥其“通往南亚、东南亚桥头堡”的纽带作用,目前,公司已在昆明承接了总量约为18.5万吨/天的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工作并实施了多个中小型MBR示范工程。同时还将在西双版纳、大理、腾冲等地区以及南亚部分国家和城市推广和使用该工艺,届时也将对这些国家和城市予以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实现立足大西南,走进南亚、东南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目标。
    “每年30%以上的增长率是我们给股东的承诺”,于总表示,随着公司在水务行业的不断深入发展,经过进一步的整合投资,公司将会以更加强劲的势头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