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北京污水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 碧水源成先行者

文章来源:0     作者:admin

2013-08-02
返回列表
来源:中国水网 时间:2013年8月2日
     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当前要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释放改革红利。“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
      同一天,北京市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全市包括污水处理、固废处置等6个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6个领域拟引进社会资本1300亿元。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委员杨旭辉说,此次方案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每个领域都详细制定了市场化建设运营的实施模式、政策条件以及具体的技术经济指标,企业可以“对号入座”,有利于政策落到实处。
      其实,政府购买服务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发达国家的政府莫不借重社会力量,开启社会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如美国在垃圾收集服务领域私有化水平不断提高,水处理服务现在虽然仍然由政府主导,但私有化步伐也在加快。法国和英国的水处理和废物处置服务私有化程度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引入社会投资,这个看起来有些“专业”的概念,究竟将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作为北京市首批引进的社会资本再生水厂建设运营项目,碧水源与顺义区水务局签订了顺义区镇级再生水厂特许经营协议,特许经营期为25年。“预计到今年年底前,这个水厂就能投入使用,到时候镇里的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就能用上最新的膜技术。”北京碧水源公司工程部经理陈春生说。
      要是搁在以前,碧水源这样的运作模式可难得一见。作为中关村一家颇有实力的污水处理专业企业,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着自主创新的污水处理产品——“膜生物反应器系统”扬名市场。但长期以来,北京污水处理厂依靠市、区财政投入进行建设和运营。碧水源这样的社会资本,并没有介入建设和运营的渠道。
      可是,完全依靠政府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不仅投融资机制不够灵活,在部分镇级污水处理厂,由于这种“各自为战”的经营管理模式,甚至还导致污水处理设施相对薄弱、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在碧水源此次的合作协议中,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分工、职责均非常明确。碧水源将出资建设运营李遂、北石槽、北务等8座镇中心再生水厂,并负责赵全营、杨镇、彩俸、箭杆河4座再生水厂的运营。北京市、区政府负担管网建设费用,水务、环保部门负责对出水水质、水量进行监管,并按照污水处理量和再生水水质拨付运行费用。
      如此将政府机构、社会资本融合的模式,给污水处理厂带来了明显的变化。据了解,在顺义区此次引进社会资本建设运营的8座镇中心再生水厂项目中,李遂、北务、北石槽、北小营镇4座再生水厂于2013年建设,其余4座将于2014年建设。建成后,顺义区将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新增再生水日处理能力将近5万吨。
      北京市发改委方面介绍,今后,重大公共项目建设信息会提前向社会公布,各类技术经济指标和经营标准,也会及时向社会公布,让感兴趣、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参与竞争。此外,将规范招商方式,严格按照特许经营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平择优地确定社会投资人。
      下一步,北京市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市场化建设的规模和领域,选择条件成熟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不断总结完善,推动公共资源由政府引导性配置改为市场竞争性配置。杨旭辉表示,希望投资人、专业机构及社会各界出谋划策,优化制度设计、完善标准规范,共同做大市场化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