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年10月28日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祝惠春
北京海淀区生命科学园路23-2号碧水源大厦,我们见到创业板“金牌董秘”之一何愿平先生。儒雅精干,走路带风的何愿平告诉记者,成功不能拷贝,但是创业经验可以分享。在公司展览室里,他娓娓道来。
草根创业走技术路线
创立于2001年的碧水源,业务领域已覆盖水务全产业链:膜技术研发以及膜设备制造、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污水资源化及再生利用、固废污泥处理、自来水处理、海水淡化、水务工程建设、水务投融资,以及民用、商用净水设备等。根据2014年年报,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4.49亿元,同比增长10.08%;实现利润总额11.75亿元,同比增长12.97%。
2001年,留学回国的文剑平,邀请过去与他同在科技部上班的几位同事,和他一起结伴创业。他们一起凑了40万元注册资金,决定在熟悉的水处理领域办一个公司。回顾创业之初,何愿平特别提到当时创业团队的一个清醒认识:草根创业,如何定位,从何发力?做环保和水治理这一块,它属于一个市政或者说公用产品。团队分析,自己是草根出身。草根能干什么?首先要特别勤奋才行。但是仅有勤奋还不够。“我们都是草根,如果说你凭着关系打单子,肯定单子打得很苦,就是拼价格,把价格降得很厉害。我们就说还有一种可能,我拿到一个单子的可能,就是别人干不了的,我能干。就是说我的技术有壁垒。你看外国公司到中国来,大部分干的就是这种,别人干不了的,我能干,这就要求技术创新。”
“碧水源的DNA就是‘创新创业’,没创新我怎么做?那我就做不下去!”碧水源的技术创新基因,就这样,在创业之初确立了。
那么,碧水源的技术思路是怎样的呢?“简而言之就是致力于用膜技术为国家“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饮水不安全”问题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过去,搞水污染治理,传统办法是把这个污染物搞得污染轻一点,然后移到另一个地方。当时碧水源不这样思考问题,董事长文剑平和创业团队认为,首先中国缺水非常厉害,另外水污染严重。同时,水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硬约束条件,今后,水的耗竭速度要远远大于再生速度。人口多、水少,经济活动强度又大,适合中国国情的水治理之路应该怎么走?
文剑平认为,污染物是因为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把几个错误东西搁在一起,就变成污染物。“碧水源做环保的理念就是把这个污染物变成资源,把它分开,那就不是污染物了,那就形成了资源的再生利用,变成了一个好东西。”何愿平说,因此,碧水源选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用膜技术,结合生物技术,把污染物全部处理,把污水变成一个资源,既解决污染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缺水问题。“我们膜技术处理可以把污水处理到可以饮用的标准。”15年来,碧水源通过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以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的“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技术,不遗余力地为解决中国“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作出贡献。何愿平介绍,公司现在已拥有近300项专利技术,所有技术全是自主创新的。“世界上做这种大型十万吨以上的项目,现在大概一共将近是40个吧,碧水源做了18个,位列第一;第二名是美国通用电气(GE),它是17个。”
目前,碧水源在膜技术这一块,产能世界上最大,品种最全。碧水源还在探索走出国门,把中国的水治理经验或模式,移植到其他快速发展的国家。
创新最需要市场
创业之初,开拓市场,非常艰难。“一开始没有客户,产品先送给别人用,别人还不要呢。”何愿平回忆当初创业维艰。因为膜技术在出水水质优、省地、少污泥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北京的房地产商做小区中水工程,开始用碧水源。“那时候北京市规定,五万平方米以上的必须要上中水。因为设备小,省地要省一半,房地产愿意用啊,我们就为国内10多个房地产开发商的小区做了小型水净化工程。然而工程款只预付了30%,工程完工后余款就不付了。因为好多房子在北京卖完,入住率也低,它那个中水又不开。他就等着房子卖完,你连人都找不着了。“2005年,我们打了七个官司全赢了,最后他钱不还,而是给了一个会所的消费卡抵账。”何愿平说:“我们那时候看中国的环保太渺茫了!”2005年前后,在我国,环保的现状是“猫抓耗子,耗子躲猫”,就是躲着,没有人真正重视环保,人家都把环保当做负担,市场开拓特别艰苦。
好在,大家没有放弃过理想,始终一门心思做环保,砥砺前行,终于在2008年迎来北京奥运商机,一下子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何愿平回忆,在2006年之后,北京奥运之前,北京市提出加强生态建设,水质要提高,在中关村管委会推荐下,碧水源获得了机会。“那时候是中关村的高科技园全民都去参与奥运,我们也挤进去了,在奥运水质治理这一块我们承担了很多项目,包括北京奥运龙形水系、国家大剧院水处理工程等,到现在我们仍然在运营这些项目。奥运为我们提供了展示的大舞台,我们的自主创新技术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创新最需要的什么?绝不仅仅是资金,其实创新最需要的是市场。”何愿平深有感触地说,给创新者以市场机会。行就行,不行就不行,这是碧水源发展的重大转折点的感悟。
“奥运这样的工程都是我们做的,还有什么我们不能做?”一路发展至今,在中国水环境最敏感的地区都有碧水源的身影:太湖治理、滇池治理、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的环境保护,海河流域、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再到新疆、内蒙古等,在国家最难啃的水治理“硬骨头”里,都是碧水源在那里发挥着骨干力量。
创新是灵魂
2010年,碧水源在创业板上市,开始从一个北京市的企业发展为全国性公司,获得了快速发展。
“碧水源要做一个有灵魂的企业。什么叫灵魂呢?一个企业如果有灵魂,就是你做这个行业,你就有一个思路或想法。”创新是碧水源的灵魂。除了技术创新,在这种思路指引下,碧水源还有两个创新:
第一,有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从2007年开始,碧水源就开始做混合所有制或者叫PPP模式。其中碧水源与云南城投采用PPP模式合资成立的云南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5月27日率先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水务领域第一家PPP模式上市公司。PPP模式怎么理解?何愿平表示,就是公私合营。“我跟地方政府合资,我出钱出技术,对方出市场,双方一起合作。实际上现在国家的PPP看得最重的是什么呢?第一个,公私合营后会提高效率。第二个,说白了一个关键是打开市场壁垒,国家做PPP也是要开放市场。第三个,PPP解决政府融资难题。”
PPP机制创新在碧水源已经结出硕果。截至目前,碧水源已拥有超过30家PPP合资公司。
第二,要有创新的观念。碧水源的创新观念就是制订好的激励机制,在大PPP的情况下做小PPP,鼓励员工在碧水源这个平台上面来创业。“举例,云南水务要上市,我们派过去一个总经理,我们把云南水务1.36%的股份给他,如果云南水务很快跑到100亿市值,他就有一个多亿。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激励机制。”
何愿平说,一个企业做得好不好?最核心的是利益分配机制,就跟一个国家的宪法是一样的,这些东西是最核心的要素。
从2009年上市之前净利润1.07个亿,到上市之后,经过五年发展,2014年碧水源净利润超11个亿。何愿平总结,为国家、为客户提供增加值,然后要跟合作者、员工去分享价值,这是碧水源最大的一个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一个创新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给年轻创业者的建议
说到创业体会,何愿平分享说,创业者,一定要做创新,不该去做重复。创新有很多种,既有技术创新也有模式创新,必须要有自己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何愿平说,创业,首先要评估清楚;把困难想清楚。做什么行业,要想清楚优劣势。创业太匆忙,没想明白,没有做调查研究,也没有考虑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可能会导致创业失败。创业是个综合体,在中国创业,市场方面的要求更高。
其次,一个企业的发展不是靠天不是靠地,而是靠团队。何愿平说,成功是两个要素。第一个,你要有志向,再加上为这个志向的付出。“目前世界人口70亿,都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喜马拉雅山,但是70亿人谁都想爬到喜马拉雅那个点上去,付出行动的有多少?我估计有69亿只是想想而已,可能有一亿的人想着,然后可能有几千人到了山脚下,可能又有几百万人爬到半山腰,爬上去的可能也就一万人两万人,这是什么呀?这就是分类。创业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