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北京的水:国际化都市过程中提供教训和借鉴

文章来源:0     作者:admin

2009-02-18
返回列表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北京城缺水、少水的历史,或许能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在迈向“特大城市”

2月的北京,风干物燥。

12日一场短暂的降雨并没有缓解大地的干渴。从12日倒推回去,北京连续无降水日已达110天,成为全国范围内连续无降水日最长的地区,并创下了北京38年来降水最少的纪录。

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张青称,北京已是大旱。与北方冬麦区一样,北京的抗旱形势同样严峻。

这座曾经有着五大水系(蓟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和100余条大小河流、因水而建都的城市,如今却沦为世界级贫水城市。2008年人均水资源只有22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的1/10和世界人均的1/40。

“由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机制被打破,自然来水日益减少,城市耗水量剧增,北京未来的发展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北京生态问题专家王建说。王建曾供职于北京市环保局,对北京水资源与水环境颇有研究。

北京属华北地区干旱少雨气候,全年降雨少,且大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

王建告诉记者,1949年以来,北京曾经历了4次水危机:

第一次水危机(1960年和1965年)。1960年1至6月份,降水仅61毫米,只有多年同期平均的一半。1965年全年降水仅377毫米。由于气候干旱,永定河上游来水减少,官厅水库水源枯竭,最低水位比死水位还低2米。城区用水紧张,人们通过当时刚刚建成不久的京密引水渠,引密云水库的水度过危机。

第二次水危机(1970~1972年)。北京连续3年平均雨量仅508毫米。官厅、密云两大水库来水同步减少,造成200多万亩作物严重减产。这期间,北京掀起了一个平原打井高潮,短短几年内,打井3万余眼。两大水库供水对象,由农村为主转向城市为主,农业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如果说第一次是单库水危机的话,那么这次是两库危机并发。

第三次水危机(1980~1986年)。北京遭遇连续7年干旱,平均年降水量仅498毫米,与历史上连枯最长14年(北京站1857~1870年)平均降水量492毫米相接近。1981年7月下旬,密云、官厅两大水库蓄水仅5.1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入不敷出,地下水也大面积超采,供水形势极为严峻。为了度过这次供水危机,1981年国务院决定,密云水库主要保北京,天津改为由滦河供水。北京市也采取了“限工、压农、保生活”的供水方针,并实施了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措施。

第四次水危机(1999~2007年)。北京出现连续9年干旱,9年平均降水仅428毫米,到2003年11月底,密云水库蓄水7.6亿立方米,官厅水库蓄水2.1亿立方米,比1999年初分别减少了20.8亿立方米和3.2亿立方米。

这期间,北京由于地下水连年超采,水位持续下降。北京水务部门先后建成怀柔、张坊、平谷、昌平4处应急水源,同时还将几座中型水库纳入城市供水系统统一调配,并多次分别从山西大同的册田水库,北京延庆的白河堡水库,河北的友谊水库、壶流河水库、响水堡水库、云州水库等向北京紧急调水,以解决北京水资源供需的燃眉之急。

位于北京市西北90公里永定河上的官厅水库,是我国解放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主要任务是防洪、供水、发电,也是北京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地之一。但由于近20年来水量大量减少,水质受到上游河北张家口一带工业污染,已不符合饮用水标准,不再向市区供饮用水,而作工农业用水。而曾经水流湍急的永定河,如今即使在7、8、9三个月的丰水期,也无水流淌。

王建还发现,密云水库目前蓄水也只有10亿立方米左右,内湖部分水面已变成大片庄稼地。他说,平水期北京周边“十库九旱”、“有河皆干”;枯水期颐和园昆明湖、圆明园福海以及北大未名湖等都干涸见底。

“问题在于恶性膨胀的城市规模,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以及高速发展的城市经济。”王建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从水资源承载力等约束因素出发,结合人口自然增长率,2020年北京人口规模应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而截至2008年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695万人,比2007年末增加62万人,相当于增加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据北京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于秀琴透露,2005年以来,北京相当于增加了4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

“当务之急,是控制城市继续恶性膨胀。”王建说。

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负责人汪永晨认为,大旱之时,调整不适当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广泛地节水或许更有效。

汪永晨上周发动北京地球村、陕西妈妈环保协会、厦门市绿十字环保志愿者中心等十多家民间环保组织共同呼吁,每个人都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每个企业、每个工厂、每个城市努力节水。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在误解水、错用水、虐待水、伤害水。”汪永晨说,一次次大旱提醒人们,要尊重河流伦理,尊重水伦理,尊重水生生态系统的丰富性,让河流成为河流,让水成为水。